石門縣地處湘鄂邊陲,全縣國土總面積3973平方公里,轄22個鄉(鎮、區、辦),6個國有林場,331個村居,總人口66.97萬,其中農業人口57.97萬;以山林為主要生產資料的林農33.75萬;是全市唯一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試點縣。2015年底,全縣有貧困村108個,貧困戶17260戶,貧困人口45516人,貧困發生率6.79%;其中,貧困林農41325人,90%以上分布在西北部林區鄉鎮。2016年,全縣按照精準脫貧的要求,全面壓實責任、強化措施、加強保障,舉全縣之力推動脫貧攻堅,取得了良好成效,貧困地區基礎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貧困群眾致富路徑得到進一步拓寬,貧困地區社會保障得到進一步強化,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脫貧攻堅工作機制得到進一步完善。到目前為止全縣已脫貧56個村、14664人。
在脫貧攻堅的攻城撥寨戰役中,石門縣根據林業生態建設實際,本著綠色發展理念, 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發揮優勢, 依托林業產業,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落實生態補償政策,扎實推進生態扶貧
自1998年以來,石門縣持續實施封山禁伐、生態立縣戰略,大力培育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助力脫貧攻堅,森林資源快速持續增長,生態環境得到全面改善,為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全縣共區劃界定國有、集體及個人生態公益林補償總面積232.49萬畝,每年打卡發放給農戶的補償金額3878.91萬元;2016年開始實施商品林三年禁伐減伐行動,禁伐面積20.7093萬畝,每年發放補助資金162萬元;納入商業性停伐補助范疇的天然商品林47.7379萬畝,其中國有部分5.9278萬畝,個人試點部分41.81萬畝,國有部分補助資金45.94萬元,個人部分補助資金616.7萬元;全縣共聘用專兼職護林員65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287人,按每人每年10000元的標準發放護林工資。全縣林農每年可以獲得生態性補償資金近5000萬元。
二、爭取國家和上級資金,開展林業工程扶貧
自2002年啟動國家退耕還林工程以來,石門縣不斷加大爭取國家和上級項目與資金力度,全面實施興林強縣富民戰略,累計爭取國家和上級項目資金7.5億多元,共退耕還林21.3萬畝,營造長防林2.3萬畝,石漠化綜合治理260平方公里,開展森林撫育6.5萬畝。在全面改善生態、保障農業生產的同時,退耕還林營造經濟林2.2萬畝,成為部分退耕群眾今后的重要收入來源。
三、培育林業龍頭企業,大力推進產業扶貧
石門縣已發展湖南無患子農林發展有限公司、湖南三力綠色生態發展公司、石門犟哥野生素食、石門月嶺君山農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白云山林場等省級林業龍頭企業 5家,初具規模的林業專業合作社210家(含柑桔、茶葉),各類種養專業大戶3000多戶。石門縣月嶺君山農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產業扶貧上主動作為,己在磨市、壺瓶山等五個鄉鎮12個貧困村帶領315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8戶)開展青錢柳、金銀花及林下中藥材種植5000多畝,預計2017年農民種植收入可達1500萬元以上。湖南無患子農林發展有限公司自2014年成立以來,先后投資5000多萬元,在維新鎮毛家坪、皂市鎮岳家棚、新鋪鄉永興橋、雁池鄉重福橋等地發展無患子種植面積2.2萬畝,其中流轉農民土地9862畝;初步形成了以維新鎮毛家坪為中心,輻射周邊鄉鎮采取合作社模式帶動當地農戶參與種植無患子,到2020年種植規模達10萬畝,建成相對完備的無患子生產、加工、銷售產業鏈,逐步形成資源相對充足、產出效益顯著的無患子產業發展格局。目前,公司全額出資聘請農民投工培植無患子樹,全年就近投工的農民年工資可達20000左右。
四、加強林業產業建設,積極開展項目扶貧
按照 “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突出特色、注重實效”的林業產業扶貧基本思路和治窮治根的根本原則,針對各貧困村的社會、經濟、生態、勞力綜合因素,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大力推進綠色產業基地建設,努力培養貧困村自身造血功能,建立脫貧長效機制。2016至2017年,全縣共開工建設林業產業扶貧項目84個,其中貧困村林業產業項目49個,共涉及18個鄉鎮、57個村。發展產業2.1183萬畝,其中油茶新造5110畝、油茶培育低改6360畝、給農戶提供油茶苗自行栽植2280畝、核桃1900畝、無患子新造900畝、青錢柳2358畝、其他經濟林及藥材等7928畝,財政林業產業扶貧資金總投入1314.39萬元、其它扶貧資金447.35萬元、農戶自籌投入880萬元,直接幫扶農戶數8266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645戶,預期農民人均增收1931元、能帶動25732人脫貧,為貧困群眾依靠綠色產業致富奠定堅強的基礎。
五、出臺林業產業發展意見,持續開展政策扶貧
2017年4月18日,石門縣人民政府正式出臺了《石門縣大力發展林業產業的實施意見》,圍繞“南橘北茶中皂果、林下種養全域游”的林業產業發展思路,重點實施柑橘、茶葉、皂果(無患子)及林下經濟、森林康養、特色經濟林五大提升工程,形成“林上采、林間種、林下養、林中游、林邊加工、林外銷售”的產業發展模式,縣財政每年安排5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貧困山區發展林業產業,積極推進產業興林、產業富民工程。將無患子產業列為山區群眾脫貧攻堅的主要產業,采取“公司 農戶”的模式,實行縣、鄉、村三級行政推動,2017年種植面積達到3萬畝,到2020年,全縣發展無患子10萬畝以上,逐步把無患子產業建設成為山區農民增收致富和改善生態環境的新興戰略產業。
( 415300 石門縣老科協林業分會 2017年8月25日 )
我也說兩句 |
E-File帳號:用戶名: 密碼: [注冊] |
評論:(內容不能超過500字。) |
*評論內容將在30分鐘以后顯示!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