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至15日,湖北省首次啟動全省重要濕地夏季水鳥同步調查監測工作。襄陽漢江國家濕地公園作為全省74個重要濕地調查點之一,積極部署,組織安排人員開展水鳥同步調查。
通過科學布設監測樣線,調查人員共觀測記錄到各類水鳥7科20種1070只。其中:鷺科鳥類共發現9種471只,占調查發現的水鳥種類及總數的近一半;斑嘴鴨(340只)、夜鷺(137只)、白鷺(124只)依次為本次調查中種群數量最多的水鳥。
此次夏季水鳥調查也是襄陽漢江國家濕地公園首次開展,調查中發現水鳥數量、種類與冬季調查相比均有較大回落,初步判斷主要源于以下幾方面因素:
一是由于氣候、人為活動多年來的持續影響,襄陽漢江國家濕地公園的水鳥已形成以冬候鳥和雁鴨類為主的鳥類棲息規律,夏季水鳥主要是部分常見留鳥。
二是夏季人為活動頻繁對水鳥影響明顯。水鳥更傾向于在濕地核心區內的洲島附近棲息活動,因活動范圍縮小進而導致鳥類種群、數量有所下降。同時洲島植被覆蓋度高,沿岸生長了大量蘆葦、水燭、巴茅等濕地植物,為水鳥提供了隱蔽的棲息場地,因而在調查中,只能觀測到極少數水鳥。
三是濕地公園內水環境變化影響。由于上下游水利樞紐干預,以及汛期漢江水量增加,濕地公園內整體水位相較于冬季枯水季抬高半米左右,淹沒了濕地公園內的一些淺灘,迫使部分涉禽因暫時失去棲息覓食場所而遷離。
四是魚類資源增長改變了部分濕地環境。以往夏季在江心洲島附近淺水區域,生長有大量黑藻、荇菜、水鱉等各類沉水、浮葉植物,為水雉及各種鸻鷸類、秧雞類水鳥提供了極佳的繁殖環境。近年來,由于漢江實施禁漁退捕,魚類數量增長迅速,大量天然水草床被魚類啃食后,類似水雉等極度依賴浮葉植物營巢繁殖的水鳥數量逐年減少。
下一步,襄陽漢江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將繼續強化對濕地鳥類的監測和保護力度,重點加強生態環境變化對水鳥影響規律的研究,以及在濕地保護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等方面開展探索和嘗試,為維護和保障漢江濕地生態安全貢獻力量。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